建筑施工中易出现的结算纠纷及防范对策

  在建筑施工合同管理中,较之于质量、安全等纠纷而言,最易出现而又最难解决的是结算纠纷。实践中,许多结算纠纷常常旷日持久,最终受损的是施工方。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施工中常使用的合同文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17-0201),论述施工中易于出现的结算纠纷并讨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使施工企业能加强合同管理。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结算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竣工结算报告争议引发的拖欠工程款纠纷:承包方制作结算文件递交发包方后,可能因未取得递交结算文件的证据、发包方不予答复或发包方不予认可而引发工程款结算纠纷。
  建筑材料品质之争引起的拖欠工程款纠纷: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时,对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品质有所要求或承诺,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承包方可能转而采用合同外的其他建材,导致结算纠纷。
  合同条款理解不同引发的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法律文件,如果制作者专业水平不够,其起草的合同缺乏严谨性,容易引发当事人对条款含义的歧义理解。
  工程量之争:这主要源于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和签证工作不规范。
  为了防范这些纠纷,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完善合同管理。在构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时,应尽可能详细地约定各项条款,包括预付工程款的数额、支付时间及抵扣方式,工程计量与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方式、数额及时间,工程价款的的调整因素、方法、程序、支付及时间等,以减少合同条款上的漏洞,使合同双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承包方在递交结算文件时,应确保有充分的递交证据,可以考虑使用特快专递方式向发包方邮寄竣工结算报告,并尽可能有公正部门对该邮寄行为予以公证。
  严格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例如在确定变更后及时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
  总的来说,防范建筑施工中的结算纠纷需要合同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的明确和严谨,同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签证工作,以从源头上控制工程结算纠纷的发生。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