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合同主体资格:确保合同双方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即双方都应具备签订合同的法律地位和资格。发包人应确认其拥有项目的合法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承包人则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和经验。 2、仔细阅读使用的合同文本,掌握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 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该文本由合同协议书、通用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及合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签订合同前仔细阅读和准确理解“通用条款”十分重要。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注明合同用语的确切含义,引导合同双方如何签订“专用条款”,更重要的是当“专用条款”中某一条款未作特别约定时,“通用条款”中的对应条款自动成为合同双方一致同意的合同约定。 3、明确工程范围和内容:合同应详细列明工程的范围、内容、工程量以及质量要求,避免后续因理解差异导致的纠纷。 4、约定工期和进度:合同中应明确工程的开工、竣工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进度要求。同时,应约定工期延误的处理方式,如罚款、赔偿等。 5、明确合同价款和支付方式:合同价款应明确列出,包括总价款、分项价款以及可能涉及的变更价款。支付方式也应详细约定,如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等。 6、明确违约责任:合同应约定双方可能承担的违约责任,包括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等情况下的责任和处罚措施。 7、注意合同变更和解除条款: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程序和后果,以便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够妥善处理。 8、审查合同条款的合法性:确保合同条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无效或违法的条款。 9、明确争议解决方式:合同中应约定在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如协商、仲裁或诉讼等,建筑施工合同诉讼方式只能在建筑施工地法院管辖。
有关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规定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修正)》、《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建筑安装工程总分包实施办法》、《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等。 |